新聞中心
Information Centre
Information Centre
時間:2025-10-13 15:55:39
當前,我國工業園區正面臨內部改革深化和外部環境變化的雙重挑戰,如何推動工業園區從“量的快速增長”邁向“質的有效提升”?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引導工業園區特色化、集約化、數智化、綠色化、規范化發展。
工業園區是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重要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運行監測分析部副主任王莉介紹,當前正處于“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指引》總結吸納地方優秀經驗做法,鼓勵省級工業園區圍繞新時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內涵要求,探索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新道路。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張林山表示,《指引》為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系統化、可落地的框架,幫助園區突破同質化競爭、資源錯配等瓶頸,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力,推動產業鏈式集聚和數字化轉型,有助于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區域經濟穩定增長。
具體來看,《指引》圍繞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完善園區空間治理、培優園區企業主體、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實數深度融合、推動綠色安全發展、提高開放合作水平等7個方面,提出19條發展導向。
“此次《指引》最大的亮點在于將高質量發展這一宏觀目標具象化為可操作的行動導向,并系統性地覆蓋了產業、空間、企業、創新、數字融合、綠色安全和開放合作七大關鍵領域,尤其突出了特色化、集約化、數智化、綠色化、規范化五位一體的發展路徑。”張林山說。
值得注意的是,《指引》明確提及工業園區“原則上不宜超過3個主導產業”。專家表示,這一舉措直擊當前工業園區產業布局分散、同質化競爭嚴重的現實問題,從源頭上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張林山認為,這一規定旨在引導園區聚焦特色突出、優勢明顯、效益顯著的主導產業,從而實現資源集中、產業鏈深化和規模效應。同時,聚焦少數主導產業有利于園區建立健全鏈長制、鏈式招商和產學研聯合機制,強化產業鏈上下游集聚,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賽道培育,最終提升園區產業能級和抗風險能力,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當前我國工業園區面臨不少挑戰。一些園區主導產業模糊、布局分散,產業數量過多,導致資源利用效率低、創新能力不足。同時,隨著空間和要素約束加劇,一些園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不高、基礎設施配套短板明顯,尤其是綠色能源、5G網絡等低碳化和數字化設施缺位、覆蓋不足。此外,部分園區過度依賴優惠政策招商,輕視內生動力培育,且產城分離問題突出,生活配套不足,影響地區人才吸引和持續發展。
王莉表示,《指引》引導省級工業園區充分考慮本地資源環境稟賦和產業基礎,聚焦產業發展重點,打造特色突出、優勢明顯、效益顯著的主導產業,從而避免低水平、同質化競爭,并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提升生產經營效率。
“推動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需多措并舉。”張林山認為,各地工業園區應聚焦特色主導產業,通過鏈式招商、產學研聯合構建產業集群,避免低水平競爭;優化空間治理,推廣工業上樓、彈性土地出讓等模式提升集約化水平,并完善醫療、教育設施等產城融合配套;建設完善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強化數智賦能,推動企業數字化改造和鏈式轉型;建設屋頂光伏、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布局零碳園區。
為保障《指引》順利推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強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指導,總結優秀經驗、推廣典型案例、制定標準規范,指導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加強政策研究儲備,強化工業園區發展支持、健全管理機制、做好運行監測。同時,進一步促進工業園區交流合作,組織現場交流會、調研深度行等各類活動,加強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理論成果、實踐舉措的宣傳分享,推動工業園區項目合作、平臺搭建、行業組織建設,促進跨園區資源共享。
來源:經濟日報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
上一篇:沒有了